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重点考察前四个学制,一般考查学制名称、颁布时间、特点及地位的记忆,比如说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因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亦称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钦定学堂章程》,由晚清大臣张百熙制定。壬寅学制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入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关系。
1、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2、壬寅学制:壬颁布;癸卯学制:癸实施;壬子癸丑学制:丑男女;壬戌学制:美长成。
3、简单记忆:钦壬,奏鬼。(“钦”是钦定学堂章程,“壬”是壬寅学制;“奏”是“奏定学堂章程”,“癸”是“癸卯学制”)
一、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1)颁布时间:1902年(壬寅年)
(2)颁布政府:清政府
(3)特点:晚清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将教育分为三段七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高等小学堂3年。儿童6岁入蒙学堂,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立中学堂4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划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年,大学院年限不定。不算大学院,整个学制年限长达20年。注重国民教育和注重实业教育: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4)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而没有实行。我国现代学制的开端。第一部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1)颁布时间:1904年(癸卯年)
(2)颁布政府:清政府
(3)特点: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共同主持重新拟定学制系列文件,承袭日本学制的特点,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规定男女不同校,轻视女子教育。学制主系列划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其中蒙养院是幼儿教育机构;第二阶段为中学堂5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出主系列之外,单独开设实业教育系统和师范教育系统。
(4)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于这一学制。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三、壬子癸丑学制
(1)颁布时间:1912-1913(壬子年-癸丑年)
(2)颁布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3)特点:1912年9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1913年通过法规对壬子学制进行充实和具体化,形成完整的学制系统。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段,分为初等小学校4年和高等小学校3年,小学校为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段设中学校4年;高等教育段设立大学,其中预科3年,本科3-4年,本科之后设立大学院。除主系列外开设师范类教育系统和实业类教育系统。明显特点:第一,缩短学制年限,主要表现在初、中等阶段,总年限缩短3年,有利于普通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教育;第二,男女平等的法定教育权;第三,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4)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
(1)颁布时间:1922年(壬戌年)
(2)颁布政府:北洋政府
(3)特点:第一,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参考美国六三三制;第二,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划分教育阶段,是壬戌学制的最显著的特点。学制分为三段,即初等教育(6-12岁)、中等教育(12-18岁)和高等教育(18-22岁);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满足学生不同水平发展的要求;第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壬戌学制又叫做“1922学制”、“新学制”和“六三三学制”。
(4)地位: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五、《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颁布时间:1951年
(2)颁布政府:政务院
(3)地位:新中国第一个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