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考点详情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

(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3)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2、“三个有利于”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以“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多选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 A.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C.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 D.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2. (单选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 A. 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B. 改革、发展和稳定
  • C. 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 (单选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
  •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B.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 D.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 (单选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邓小平理论总结 社会主义经验教训而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
  • A.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
  • B.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 C. 发展生产力
  •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判断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6. (判断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7. (判断题)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8.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完整表述为(    )。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产主义”
9. (单选题)在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中,最基本的是是否有利于(    )。
  • A.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 B.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C.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D. 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10. (多选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反复地强调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有:
  • A.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 B.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 C. 发展生产力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D.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 E. 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11. (单选题)邓小平同志在( )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B. 党的十二大
  • C. 南方谈话
  • D. 党的十三大
12. (判断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13. (多选题)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目标的有( )。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B. 消灭剥削
  • C. 消除两极分化
  • D. 达到共同富裕
14. (多选题)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
  • A.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特征
  • B.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要求
  • C.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D.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15. (单选题)(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
  • A. 1978年5月
  • B. 1980年5月
  • C. 1981年5月
  • D. 1982年5月
16. (单选题)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    )。
  • A. 解放生产力
  • B.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C. 建造大同社会
  • D. 发展为发达国家
17. (判断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18. (判断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
19. (单选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一提法( )。
  •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B.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 C.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 D.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20. (单选题)邓小平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果搞两极分化,那么民族矛盾、区域间的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所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优越性就是( )。
  • A. 实现共同富裕
  • B. 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
  • C. 实现平均主义
  • D. 实现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