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一系列客观历史条件为基础和依据的。具体讲,
(1)对世界历史主题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
(2)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科学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依据;
(3)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正确借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4)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性概括,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和方法论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2、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5、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6、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围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