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批判的继承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唯物辩证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2、形而上学:事物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把事物看作是静止不变的+不承认矛盾的存在。

考点详情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批判的继承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全面的看问题,形而上学则把事物看成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在认识和实践中片面的看问题。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自己的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形而上学则把事物看作是静止不变的。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形而上学则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其中,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焦点。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并不否认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强调事物的发展规律,并不否认事物在绝对运动中也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并不否认相对静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斗争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
  • A. 是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 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C. 是否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D.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单选题)“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两种观点的不同体现了(  )。
  •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 D.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3. (单选题)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A. 运动
  • B. 物质
  • C. 矛盾
  • D. 实践
4. (单选题)下列成语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
  • A. 郑人买履——事物的发展变化
  • B. 白璧微瑕——问题的轻重缓急
  • C. 落叶知秋——事物的普遍联系
  • D. 掩耳盗铃——意识的能动作用
5. (单选题)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 A. 唯物辩证法观点
  • B. 客观唯心主义
  • C. 形而上学观点
  • D. 不可知论
6. (判断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核心是矛盾。(    )
7. (单选题)《庄子·秋水》中,河伯见百川灌溉,径流之大,两岸间不辨牛马,便欣然自喜,后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方才望洋兴叹。河伯之初欣然自喜,后来却只能望洋兴叹是因为河伯之前:
  • A. 按图索骥,守株待兔
  • B.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C. 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 D. 坐井观天,盲人摸象
8. (判断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
9. (单选题)下列不能体现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
  • A. 物极必反
  • B. 刻舟求剑
  • C. 断章取义
  • D. 墨守成规
10. (单选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观点是(    )。
  • A. 唯心主义观点
  • B. 唯物主义观点
  • C. 辩证法观点
  • D. 形而上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