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意识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意识的起源+本质+能动作用。

考点详情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态、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B.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 (单选题)“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悲)具,也可以看成洗(喜)具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B. 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 C. 真理作为意识范畴具有不确定性
  • D.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3. (单选题)马克思讲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髙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揭示了人的意识的(  )。
  • A. 能动性
  • B. 受动性
  • C. 决定性
  • D. 客观性
4. (多选题)下列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有(  )。
  •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 C.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5. (单选题)(  )是指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 A. 对称
  • B. 对比
  • C. 变化
  • D. 统一
6. (单选题)意识的本质是(    )。
  • A.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 B. 人脑主管生成的
  • C.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D. 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
7. (单选题)某年某市“两会”前夕,当地一家媒体就“两会”焦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 [img]http://www.360kao.com/source/plugin/kaoshi/upload/1612/1612030309716762.png[/img]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这表明()。
  • A.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不同
  • B.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认识阶段不同
  • C. 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
  • D.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不同
8. (多选题)《山海经·海外经》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这里所指的烛阴,实际上就是极光。这说明,《山海经》中人们头脑中对鬼神的概念( )
  • A. 是头脑中主观产生的
  • B. 是头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 C. 是头脑对鬼神的歪曲反映
  • D. 可以从现实世界找到原型
9. (单选题)“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结,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然而,王荆公则不这么认为,他把落叶看成绝美的画面,也就没有了悲秋的体验。该事例体现的哲理是( )。
  •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D.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10. (多选题)河南嵩县杨岭村驻村书记吴和福,编制村经济发展规划时突出杨岭特色,充分利用杨岭村大量的沟坡荒地和土地、土质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变传统农业为种养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这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是( )。
  • A.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 B.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11. (单选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战略目标体系明确,其中既有小目标,又有中目标,还有大目标。小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大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科学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②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12. (判断题)俗活说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反映了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
13. (判断题)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在外界刺激下分泌的特殊物质。(    )
14. (单选题)“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15. (单选题)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 A. 是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 B. 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 C. 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 D. 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