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物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和现象。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意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普遍性。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意义上的世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考点详情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物质的外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事物和现象。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意义。

列宁的这一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意识依赖于物质。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意识。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从发展上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有客观的物质性。

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想办法、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判断题)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2. (单选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人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②④
  • D. ③④
3. (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 A. 具体性
  • B. 不可分性
  • C. 变化、运动性
  • D. 客观实在性
4. (判断题)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  )
5. (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    )。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
  •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
  • C. 物质是第一性的
  • D. 物质和意识都是决定性的
6. (判断题)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 (多选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A.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B.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 D. 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8. (单选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 A. 社会形态
  • B. 地理环境
  • C. 人口因素
  • D. 生产方式
9. (单选题)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华文化人文思想的重要理念,也是习近平同志一直倡导的,他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人类社会的(    )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 A. 物质性
  • B. 发展性
  • C. 矛盾性
  • D. 精神性
10. (判断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