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也可说是技能是经过练习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技能不同于本能行为,是通过练习逐渐形成的。动作方式是技能的形式,技能的掌握虽然需要描述技能步骤的知识,但是技能不是通过语言表述而是通过实际活动表现出来的。合乎法则是技能的标志,技能一旦形成,就会按照既定的规则完成动作方式。
1、技能的含义:经过练习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2、技能的特点:
(1)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
(2)动作方式是技能的形式。
(2)合乎法则是技能的标志。
3、技能的类型: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特点:客观性(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2)心智技能特点: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4.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也可说是技能是经过练习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1.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技能不同于本能行为,是通过练习逐渐形成的。
2.动作方式是技能的形式,技能的掌握虽然需要描述技能步骤的知识,但是技能不是通过语言表述而是通过实际活动表现出来的。
3.合乎法则是技能的标志,技能一旦形成,就会按照既定的规则完成动作方式。
三、技能的类型
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1.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它是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打篮球、书写等。
(2)操作技能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物质性)。第二,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2.心智技能
(1)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智慧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心算、写作等。
(2)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和信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属于主观观念的范畴,因此,心智活动的对象具有观念性。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由于心智活动是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是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只能通过其对象的变化而判断活动的存在,因此,心智技能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具有内隐性。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一个字词一一说出。鉴于内部语言的不完全性和片段性,心智动作的成分是可以进行合并、简略及简化的。因此,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3.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
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是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贝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是可以被观察和被感知的。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是内隐的。
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所以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因而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
第三,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联系:
第一,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
第二,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