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调查法。
1、研究原则:客观性+教育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原则。
2、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调查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学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2.教育性原则(道德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所有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的、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它还要求研究者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被试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态度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由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科学性质决定的。这一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情境,尤其是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心理问题。
5.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以全面的、发展的和整体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优点:能收集到第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模拟题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