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内容

意志的概述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通关题库

考试要点

1、意志的定义: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基本特征:目的性+调节+克服困难+随意动作。

3、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

(1)意志与认知过程:基础+反作用。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动力+阻力、调节+控制。

考点详情

一、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所以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

二、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性就是在事物尚未出现以前便有所预见,并能指向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例如,当一个人下定决心好好学习,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内便会专心学习,不去做与此无关的原因,正是由于意志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才能实现着对人的行动的支配和调节。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目的行为都需要努力的。比如说渴了倒杯水喝,饿了吃饭,这些虽都是有明确的目的,但却都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意志只有在种种困难的克服中才可以体现出来,没有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随意动作是有预定目的、受意识指引的活动。人的头脑中的任何愿望、计划,要想让它们能够实现,都必须通过这些随意动作,由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

三、意志与认知、情感过程的关系。

1.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人们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时,才能提出正确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适当方式和方法。意志对认知过程具有反作用。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做出种种意志努力去克服它,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支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人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和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总之,意志过程与认知、情感过程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密切联系、 相互渗透。

思维导图

考点试题

1. (单选题)“化悲痛为力量”、“不要义气用事”这是(  )。
  • A. 意志对认识的影响
  • B. 意志对情感的作用
  • C. 情感对认识的依赖
  • D. 情感对意志的影响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意志的特征的是(  )。
  • A.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 B. 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 C. 随意性
  • D. 有自觉的目的
3. (单选题)意志行动是以(  )为基础,自觉确定目的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克服内外困难的行动。
  • A. 刻意行动
  • B. 人的意志
  • C. 随意行动
  • D. 人的智力
4. (判断题)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总是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
5. (多选题)意志的特征包括( )。
  • A. 目的性
  • B. 坚韧性
  • C. 随意性
  • D. 阶段性
6. (单选题)“头悬梁,锥刺股”是一种( )的体现。
  • A. 意志力
  • B. 气质
  • C. 性格
  • D. 想象力
7. (单选题)意志的首要特征( )。
  • A. 自觉确定行动目的
  • B. 对活动的调节作用
  • C. 克服内在困难
  • D.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8. (多选题)意志的特征包括(  )。
  • A. 指向预定目的
  • B. 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 C.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 D. 伴随有心理冲突
9. (判断题)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立行动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
10. (单选题)学生为争取考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刻苦奋斗,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 A. 意志
  • B. 品质
  • C. 能力
  • D. 性格